氣象短時臨近預警 用廣播傳達
昨日9時許,針對2010年白山市出現多次氣候異常極端天氣,及氣象臺在抗擊汛情和抵制暴雪中的服務情況,白山市氣象臺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氣象臺臺長、新聞發(fā)言人荀紀偉介紹了情況,并回答了記者提問。
今年以來
出現多次極端天氣
據介紹,今年,是白山市天氣氣候異常的一年,年初,出現了罕見的低溫天氣,夏季出現了近500年一遇的暴雨天氣,初冬又連續(xù)出現大雪、局部暴雪天氣。變化多端的天氣氣候給人民生產、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,造成了巨額的經濟損失。
1至4月份,氣溫特低,降水特多,暴雪連續(xù)出現。白山市平均氣溫為零下8℃,較常年同期零下6.1℃低1.9℃,降水總量139.5mm,比歷年同期85mm多54.5mm,超出64.1%,導致春播期較常年推遲10天左右。
在7至8月份汛期期間,降水量達到573mm,較歷年同期343.3mm多229.7mm,超出66.9%,其中主要降水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,其中,最大的降水為7月31日大暴雨,為近500年一遇大暴雨,造成了特大的洪澇災害。
7月31日,白山市出現一場強降水天氣,其中渾江區(qū)、臨江、長白三站降水量超過100mm,降水中心臨江大栗子鎮(zhèn)降水量達到了188.3mm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這次降水造成白山市受災范圍65個鄉(xiāng),受災人口23.17萬,轉移人口9.05萬人,城市受淹面積269.75平方公里;緊急轉移人口3.44萬人;供水中斷145小時……全市直接經濟損失39.8913億元。
準確預報
避免近30萬人轉移
荀紀偉介紹,7月28日夜間,白山出現暴雨天氣,白山市氣象局發(fā)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。氣象臺對此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及未來天氣趨勢進行了詳細演示分析,并提出此次降雨是東西向切變線影響,強度大,要加強預防強降雨造成的洪澇和地質災害。
31日9時20分,針對上游還在發(fā)展的兩個強對流云團,防汛指揮部提出,如果其能產生60毫米以上降雨,將對市區(qū)近30萬人口進行撤離,為了確定這兩個強對流云團未來對白山市的影響程度,做好這次關鍵性決策服務,氣象臺迅速多時次地調閱了沈陽、營口的雷達強度圖,分析其降雨強度和雨區(qū)位置,判斷兩個強對流云團為減弱南壓趨勢,果斷決策:未來將有2~3小時的間歇,渾江干流水位將開始降低,上游兩個強對流云團移入白山市后影響不大。白山市政府因此決定,南岸城區(qū)暫不撤離。最終,預報結果與實況天氣相符,避免了大面積居民搬遷轉移,將損失減到最低, 對防汛減災作出巨大貢獻。
氣象短時臨近預警
用廣播傳達
為擴寬預警信息發(fā)布渠道,加大公眾氣象災害預警力度,主汛期開始前,氣象臺與白山市防汛指揮部合作,在防汛指揮部建設完成了“白山防汛氣象服務信息處理顯示平臺”,實現了雷達探測實時數據、加密站降水實況分布圖像產品等信息與氣象臺實時共享,再由氣象臺開發(fā)的雷達遠程處理顯示系統(tǒng)和氣象數據處理顯示系統(tǒng)顯示,為防汛決策服務提供更直觀的依據,實現了服務模式的創(chuàng)新。
為了解決傳統(tǒng)天氣預警方式不能在氣象災害發(fā)生時第一時間傳遞到偏遠山區(qū)老百姓的手中的問題,氣象臺與白山市政法委合作,將氣象短時臨近預警防災避災納入“平安之聲”廣播,設立“平安氣象預警指揮”廣播。在緊急情況下,氣象臺通過平安氣象預警指揮廣播可將預警信息直接傳遞到指定鄉(xiāng)、村。
針對可能受災的鄉(xiāng)村,及時啟動平安氣象預警指揮廣播,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村民預防山洪、地質災害或注意防汛,覆蓋白山市的600多個自然屯。
荀紀偉最后表示,今年出現的多次特大暴雨及暴雪天氣屬異常天氣,是因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北影響造成,只有個別年份才會有此情況發(fā)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