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追逐閃電16年 終拍到壯觀場面
字號:T
|T
作者:[貴州科比特防雷產品部]
人氣:
發(fā)表時間:2019/1/5 16:50:37
《火與冰》

《風暴殺手》


《風暴殺手》

《不朽的混亂》
近日,南非一位勇敢的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,直接站在致命的雷電下,捕捉到了三道明亮閃電擊中地面的雄偉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瞬間。
現(xiàn)年39歲的米切爾·克羅格住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西北部小鎮(zhèn)馬加利斯堡,他從小就對南非大草原的巨大雷電現(xiàn)象很著迷,自從16年前開始業(yè)余拍攝雷電照片以來,他已拍攝了許多令人驚嘆的閃電雷擊照片,比如《火與冰》或《風暴殺手》之類。
最近他完成的一幅名為《不朽的混亂》,是他最為滿意的作品。他說:“在從比勒陀利亞回家的路上,我看到一股巨大的風暴刮向東邊。我很快開車前往先民博物館,當時我有一種預感,我將有機會直接站在雷電下拍照。我知道雷電攝影的難度在于還沒來得及拍攝閃電,就開始下雨了。不知不覺中就下起了傾盆大雨,先民博物館完全從視野中消失,這迫使我迅速回到車里。然后是狂風暴雨,電閃雷鳴,我不斷地調整相機焦距。我無意中摁到自動曝光,捕捉到了雷電擊中地面的精彩瞬間。平常我都是手動控制曝光,這一次我得到了意外的收獲,三道明亮奪目的閃光在15秒內直擊地面。這張照片比我以往任何時候拍的都要出色。”
克羅格對危險的攝影工作表現(xiàn)出淡定的態(tài)度。他說:“我不害怕雷電,只要有可能,我會毫不猶豫地站在雷電附近捕捉精彩的瞬間。當然,在特別危險的情況下,我也會及時回避。我在南非的草原長大,那里的夏季經常出現(xiàn)雷暴天氣,我喜歡幻想,所以經常會花幾個小時看風暴雷電,甚至大膽地近距離觀察雷擊,直到下雨,我才跑回家。每一次發(fā)生雷電,我總想拍攝到比之前更好的照片?!?BR> 克羅格于兩年前成為專業(yè)攝影師,從此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捕捉雷電瞬間上。他說:“拍攝《火與冰》的時候,我正在為妻子做飯。我突然聽到打雷聲,抓起相機就往外跑。只見閃電從天空直擊地面,引發(fā)草原大火,把整個天空渲染成美麗的橘紅色。我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切,這是我最難忘的景象之一?!?/FONT>
近日,南非一位勇敢的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,直接站在致命的雷電下,捕捉到了三道明亮閃電擊中地面的雄偉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瞬間。
現(xiàn)年39歲的米切爾·克羅格住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西北部小鎮(zhèn)馬加利斯堡,他從小就對南非大草原的巨大雷電現(xiàn)象很著迷,自從16年前開始業(yè)余拍攝雷電照片以來,他已拍攝了許多令人驚嘆的閃電雷擊照片,比如《火與冰》或《風暴殺手》之類。
最近他完成的一幅名為《不朽的混亂》,是他最為滿意的作品。他說:“在從比勒陀利亞回家的路上,我看到一股巨大的風暴刮向東邊。我很快開車前往先民博物館,當時我有一種預感,我將有機會直接站在雷電下拍照。我知道雷電攝影的難度在于還沒來得及拍攝閃電,就開始下雨了。不知不覺中就下起了傾盆大雨,先民博物館完全從視野中消失,這迫使我迅速回到車里。然后是狂風暴雨,電閃雷鳴,我不斷地調整相機焦距。我無意中摁到自動曝光,捕捉到了雷電擊中地面的精彩瞬間。平常我都是手動控制曝光,這一次我得到了意外的收獲,三道明亮奪目的閃光在15秒內直擊地面。這張照片比我以往任何時候拍的都要出色。”
克羅格對危險的攝影工作表現(xiàn)出淡定的態(tài)度。他說:“我不害怕雷電,只要有可能,我會毫不猶豫地站在雷電附近捕捉精彩的瞬間。當然,在特別危險的情況下,我也會及時回避。我在南非的草原長大,那里的夏季經常出現(xiàn)雷暴天氣,我喜歡幻想,所以經常會花幾個小時看風暴雷電,甚至大膽地近距離觀察雷擊,直到下雨,我才跑回家。每一次發(fā)生雷電,我總想拍攝到比之前更好的照片?!?BR> 克羅格于兩年前成為專業(yè)攝影師,從此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捕捉雷電瞬間上。他說:“拍攝《火與冰》的時候,我正在為妻子做飯。我突然聽到打雷聲,抓起相機就往外跑。只見閃電從天空直擊地面,引發(fā)草原大火,把整個天空渲染成美麗的橘紅色。我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切,這是我最難忘的景象之一?!?/FONT>
責任編輯:[科比特防雷]
------版權所有http://www.cdzwjs.cn(轉載請注明出處)
此文關鍵字:移動防雷,貴州機房防雷,貴州煤礦防雷,貴州防雷資質,貴陽防雷,貴州防雷,貴州防雷公司,貴州防雷工程,防雷工程公司
同類文章排行
- 貴州廣西將有暴雨 東北華北雷雨相陪
- 江南華南有明顯降水 北方冬麥區(qū)有雨雪過程
- 西北華北將有較強降水 西南氣象干旱持續(xù)
- 湖州中秋夜賞月概率較低 后天陰有陣雨或雷雨
- 東莞10年雷擊事故經濟損失近750萬
- 記科比特8月份員工生日慶祝會
- 長春農安:遼塔避雷針地線被盜
- 韓城加強和規(guī)范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